tvbi 发表于 2015-5-7 08:32:41

不能错过的十大战争电影精选





《拿破仑》(1927年,导演阿贝尔·冈斯)—— 拿破仑战争
  关于这个法国历史上最有权力的军事人物,导演阿贝尔·冈斯拍摄出了默片时代最令人惊叹的影片。影片中的六个情节记录下了拿破仑非凡的一生。他拍完这部电影之后,花光了他的积蓄,找遍了所有赞助人。但电影非常漂亮,至今保存下来的版本长达4到5个半小时之间。电影以一场雪中的战斗开场,其中出现了儿时的波拿巴,之后他追求到了爱人约瑟芬,并且描绘了他在法国大革命中势不可挡的崛起,在意大利战役的大捷中电影达到了高潮。       冈斯的传记影片都受到了英雄主义情感的驱动。这位身兼剧作家、导演和制作人于一身的天才,大量使用了摇摆式摄像机,来模仿一种经历革命生死的混乱状态。在最后一场战争场面中,他将一个场面使用了三个屏幕来拍摄,那是在他25年以后人们才会使用的宽银幕电影镜头。经过岁月的流失,《拿破仑》这部电影经过剪辑、破坏,几近遗失。电影历史学家凯文·布朗洛(Kevin Brownlow)力经几十年的努力想将它恢复到最初放映时的长度和范围。美国导演科波拉在1980年放映过一个版本,那是他父亲卡迈因·科波拉制作的,于是《拿破仑》这部电影再次卷土重来。



《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导演D.W. 格里菲思)—— 美国内战
  这部影片创造了电影史上的诸多第一。它是第一部故事长片,它是内战电影中首部将美国南部邦联描绘为集体英雄的电影,它创造了《乱世佳人》放映之前最大的票房纪录,它还是一部刻意贬损美国黑人的影片,其中充斥的长篇种族主义言论极其愚昧且极具影响力。(这部影片的原名为《族人》,导演借其名称力图复兴白人恐怖组织三K党,并且还导致了一起残酷的私刑事件。)    尽管存在着这些污点,格里菲思的这部作品仍然是电影史上首部伟大的战争片。他发明出了在飞行中拍摄史诗般的视觉风格,他拍摄的场面中充满了宏大、残酷的战争场面。为了追求令人激动的效果,他曾动用两支军队来交替拍摄。《一个国家的诞生》对后世充满野心的大导演们树立了一座丰碑。和他的种族意识相比,他在电影史所取得的成就会让人们更深地铭记在心中



《西线无战事》(1930年,导演路易斯·迈尔斯通)—— 第一次世界大战
  高贵的光环、敌人之间和平相处、飞行员在空中向敌军致以轻松的敬礼,在有关一战的电影中充满着许多这些有趣的情节。我们还能回忆起法国导演让·雷诺阿在《大幻象》一片中德国军官与法国囚犯之间保持着一种彬彬有礼的关系。在更为现实或痛苦的影片中,简单的一句“战争就是用来结束所有战争的工具”教会了幸存者们去杀戮无数年轻人的生命。  路易斯·迈尔斯通拍摄的电影《西线无战事》改编自德国作家雷马克的同名小说。这部电影讲的是,受到爱国主义的召唤,一群德国年轻人在老师的诱导下踏上了战场。但这群年轻人立刻了解到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片中的主角保罗(刘·艾尔斯饰演)杀死了一名法国士兵,然后绝望地试图拯救人类的生命。保罗的结局成为电影史上最具标志性的影片结尾。他爬出战壕伸手想去捕捉一只蝴蝶,但最后只有那只蝴蝶活了下来。



《光荣之路》(1957年,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十年前,库布里克在28岁拍摄的越战影片《全金属外壳》立刻成为反战片中最为无情的一部作品。影片《光荣之路》中详细描述了一个精心布置的自杀式任务,无情的法国将军布洛拉(阿道夫·门吉欧饰演)命令士兵去攻打德军的安特山,但拿下它的希望微乎其微。士兵的生命时刻处于危险之中。当这个拙劣的计划失败时,将军为了掩盖自己犯下的致命错误,下令逮捕3个无辜的小兵,宣称他们犯下了临阵脱逃和叛变的罪行。达克斯(科克·道格拉斯饰演)在入伍前是一名律师,他自愿充当3名士兵的辩护人。于是达克斯和布洛拉为这些士兵的命运开始进行辩论。  作品改编自汉弗莱·科布(Humphrey Cobb)1935年的小说,剧本也是由两名小说家改编而成(两位作家分别是感性的考尔德·威林厄姆和强硬的吉姆·汤普森),库布里克将摄影机迅速地从斜坡移动到战壕上,让观众的目光紧紧跟随在三个士兵身上。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哭泣、匍匐着的二等兵费洛德,为了将军的愚蠢决定,他必须证明自己死有所值。通向死刑场之路便是他们的光荣之路。



《潜艇风暴》(1981年,导演沃尔夫冈·彼得森)——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有些战争片似乎只要换上一套新的二战军服就得赢得满堂喝彩。《潜艇风暴》却剑走偏锋,给观众带来了惊喜!它带有一种坚定不移的高贵品质。实际上,任何关于1950年代的水下题材电影都没有给人们带来多少惊喜。  影片中有一个顽固的船长(乔根·普罗斯诺饰演)受困于政治官僚主义与强硬高层之间的矛盾之中。还有一位在轮机舱中怒目而视的人物(欧文·赖德饰演),在危机中他先是“垮掉”了,接下来又表现得非常英勇。影片是一场捉迷藏似的战斗,充满了恐怖的气氛,还主人公还对敌方的勇气充满了敬佩。影片的新颖之处在于,它是从德国人的视角来观察战争的。    《潜艇风暴》极为激动人心,它在2个半小时的情节发展中一直保持着紧张气氛。它谨慎地强调了影片中英勇行为的毫无价值之处。当然,这部电影也给美国人上了一课,德国人并不像洪水猛兽一样。它要表明的是,即使在邪恶集团中也存在着好人。



《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下文字引自理查德·希克(Richard Schickel)在《时代》周刊上发表的评论:“奥马哈登陆日:晕船的士兵一登陆便开始遭到屠杀,有些人爬到山坡的另一面躲开炮火的攻击,身背包裹的士兵有的被淹死了。冲向海边的浪花混杂着被害士兵的鲜血,一片鲜红。有些人中蜷缩在狭窄的海滩一隅,可怜地躲在遮蔽物后面。所有人的命运都没有区别。无论生死,全凭机遇,这与生存策略毫无关系。斯皮尔伯格的手持摄影机将我们带到了一片混乱环境之中,他超强的剪辑能力为观众创造出了一种零零碎碎、状似马塞克一般的恐惧感。在这部影片中,士兵所见即观众所见,腹部受伤,随处可见的闪光和碎片,响亮的枪击声,随意的渲染,蹒跚地士兵拖着受伤的手臂,他们在与随处可见的死亡做着顽强的抗争。这可能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制作场面,部分原因是它对细节描述是如此狂热,另外的原因是它的动作场面如此浓缩,影片几乎让观众一直处于恐惧之中,并且这恐惧延续的时间非常长,残酷地出现了二十多分钟。”



《南韩血战记》(1951年,导演塞缪尔·富勒)—— 朝鲜冲突
  朝鲜冲突早已被人们所遗忘。这段美国往事对于美国外交事件的意义而言,就好比冥王星与其卫星的关系一样微不足道。“朝鲜冲突(Korean conflict)”这一事件也没有提升到“战争”的高度。官方将其称之为联合国采取的“警察行动”。而在这场两年半的战争中失踪的美国士兵人数,比为期三年半的二次战失踪人数还要多。  导演塞缪尔·富勒是一名二战退伍老兵,之后他将自己的这段经历在1980年拍成了电影《铁血军营》。《南韩血战记》是电影史上首部关于朝鲜战争的影片,导演仅用了十天时间便拍摄完成了这部低成本电影。塞缪尔·富勒在洛杉矶的格里菲思公园中使用了25个临时演员,然后利用特效使影片看上去有几百人之多。他用十分俏皮的方式编写了剧本,教给演员们如何识别敌人(“他和你一起跑时,他就是南韩人;他在你后面跑时,他就是朝鲜人。”)。在剧本中他还嘲弄了迟到的军官(“他用巡逻剩下来的时间去给稻田施肥”)。       由于影片中出现了以下场面:一个美国军官杀死了一名手无寸铁的囚徒,使该片导演受到了官方的抨击。官方控告他是一名共产主义者,他接受了联邦调查局(FBI)的调查。为一部成本10万美元的电影制作百万美元的战争场面似乎代价太过沉重,不过愤世嫉俗的世界观可是无价的。



《阿尔及尔之战》(1966年,导演吉罗·庞泰科沃)—— 法阿战争
  雇佣军在人数上总是比平民占优势。一旦当地人民认定屈膝臣服就是等死,自由实质上就是一无所有,他们就会不停地滋事捣乱,不驱除那些殖民者誓不罢休。这部与1954-57年民族解放阵线阿尔及利亚抵抗军以及反抗法国雇佣军的大众叛乱有着密切关系的电影,对美国的越战曾起到了警示作用。这部影片是由意大利人拍摄,而制片人为民族解放阵线的领袖萨迪·雅塞夫(Saadi Yacef),电影情节是根据他的自传改编的。影片采用了全景式拍摄方式,并且借鉴了1962年南妮·洛伊(Nanny Loy)的电影《那不勒斯的四天》的手法。  作为一位明智的宣传者,导演吉罗·庞泰科沃深谙好莱坞之道:即赢得下层民众的同情心,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美丽。《阿尔及尔之战》利用阿尔及利亚人精心修饰的宽阔面庞,打了一场大胜仗,演员们用恳求的眼神抓住了观众的心灵。这部电影给那个时代的美国官员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前美国总统卡特的安全顾问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称之为决策者必看的一部影片。在2003年夏季,伊拉克地区爆发了叛乱,美国国防队的特种部队还特别组织观看了这部影片。但当时在场的那些官员并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之后布什才意识到占领巴格达是一件比阿尔及尔之战远为漫长、代价更大、更加致命的一场战争。



《现代启示录》(1979年,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越战
  1970年代是令人沮丧的十年。在那个时代,电影导演们拍摄了一些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大胆地讨论了一些涉及到政府阴谋、种族憎恨和大城市堕落的话题。奇怪的是,直到七十年代快结束时,美国人才拍出一部有关越战题材的影片。(《陆军流动外科医院》不能包括在内,它设点的地点是在朝鲜。)  当时,科波拉已经拍完了两部《教父》和《窃听大阴谋》,决定以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小说《黑暗之心》为蓝本,让约翰·米利厄斯(John Milius)写剧本拍摄一部影片。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陆军上尉(马丁·西恩饰演)穿越敌人领地,深入到达了疯癫的克兹上校的老巢所在地(马龙·白兰度的性格在最为乖僻善辩之时出演了这一角色)。  故事的发生地点在菲律宾,在旅途中上尉经受了一切可能发生的困难,包括季候风到主角的心脏病发作(影片结尾已康复)。这部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放映了未剪辑的版本,科波拉说在拍这部电影时自己也经受了很多磨难。    并非任何一部电影都值得作出如此大的牺牲,但《现代启示录》准确抓住了被错误动机和外交政策引导的美国迷失一代民众内心中的疯狂状态。作家诺曼·梅勒曾经质疑:“为什么我们要去越南开战?”,这部电影将这个问题变成了一部心理剧。影片告诉我们只有像罗伯特·杜瓦尔那样的强势男性才可能疯狂地生存下去,这位配角在电影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喜欢早晨凝固汽油弹的味道,它闻上去有股胜利的气息。”这也是小编最喜欢的一部电影。



《黑鹰计划》(2001年,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索马里行动
  大部分战争片都会很有节制地使用战争场面。因此能将观众的情绪从头至尾保持在兴奋状态的电影真的是屈指可数。但《黑鹰计划》绝对不在其中。在主人公一段简短的介绍过后,这部影片一直都在进行枪战。在长达二小时不绝于耳的枪战声中,它给人这样一种感觉,除了摩加迪休大街上的武器以外,没有什么事物是不能牺牲的。(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迅速结束了这一行动,多少体现出一丝人道主义精神。)由于影片主要聚焦于美国白人,导演斯科特备受批评。  影片中众多的非洲人都在手榴弹的爆炸中化为乌有,其中暗示了18名美国士兵的生命比死于政权操控之下的30万名索马里人远为重要。然而,如果你想要体验一下战争的火药味儿,想要了解绝望是如何激起勇气与野蛮之力的话,那一定要去看看《黑鹰计划》这部电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能错过的十大战争电影精选